当前位置: > 首页 > 电子版 > 2023.03.16期 >
A09-这四套组合拳,助力新一届中央政府做好经济工作

A09-这四套组合拳,助力新一届中央政府做好经济工作

这四套组合拳,助力新一届中央政府做好经济工作

新京报评论员 迟道华

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在回答关于经济增长目标的相关问题时,李强总理提到达到增长5%的预定目标需要打好组合拳:宏观政策组合拳;扩大需求组合拳;改革创新组合拳;防范化解风险组合拳。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第一年。春暖花开,忙碌的景象,翩然回归;流动的中国,生机无限。

从年初开始,各地抓紧复工复产,保民生、活经济,力争首季经济“开门红”。前段时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摩根士丹利、高盛、摩根大通等多个国际机构也纷纷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对中国经济活力稳步复苏持乐观情绪。

在此背景下,我们既要看到实现经济预期增长目标的诸多有利因素,也要充分认识到高基数上的经济增长所面临的挑战和不确定因素。这就需要打好组合拳,把我们发展经济的优势和潜质充分发挥出来,把可能面临的风险挑战想得充分一些,预留好政策空间,准备足防范化解的实招。

宏观政策、扩大需求、改革创新、防范化解风险这些组合拳正是基于我国目前发展阶段,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需着力的方向。

宏观政策层面,营商环境怎么才能更优化,就业政策如何更好满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需求,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如何构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如何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总之围绕高质量发展涉及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有更周到的政策安排。

扩大需求层面,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提升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构建一个富有弹性和韧性的国内市场,涉及消费结构升级、供给侧改革、消费结构调整、改善投资预期等方方面面,需要统筹考虑。

改革创新的组合拳,不单指科技领域加强基础研究、突破卡脖子问题,也涉及体制机制改革、管理创新等多个方面。其更像一个方法论,背后体现的是谋发展、促增长的智慧。

防范化解风险,“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一直为中央所强调,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在金融领域进一步理顺了监管体系,压实各方责任,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即是循此发展理念,下好先手棋。当然,风险并不局限于金融领域。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体量巨大的经济体而言,尤需谨防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情况。

大国治理,机杼万端。李强总理所列需打好的组合拳,看似简单,实则涉及经济发展方方面面,需狠下一番功夫,掌握组合“艺术”。加倍努力,打好组合拳,5%左右的增长目标可期。

 

高校老师直播带“人”,破解就业难的双赢模式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伍里川

近日,一则关于高校老师直播带“人”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视频显示,直播间里的老师一边手持学生简历展板,一边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对此,直播间“主播”——浙江理工大学经管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孝明回应称,“以后还会继续直播,努力帮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

不必讳言,面对找工作的不易,很多老师都在倾力为自己的学生宣传推广。这份为人师的责任心、共渡难关的境界,令人感佩。这其间,如何更高效地帮到学生,如何组织起更具“想象力”和张力的推介活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命题。

在直播的时代,高校老师直播带“人”让人耳目一新。本质上,直播带“人”仍是人际间的推介,但在“云传播”技术加持下的“口口相传”,和过往那种范围小、局限大的传统人才推荐方式,有着云泥之别。可以说,面对就业难,直播带“人”以较低成本获取较高“收益”,不失为令人赞赏的模式创新。

据报道,第一场直播持续了约一个半小时,收获2万多点赞。推介的8名毕业生中,有3名学生已经收到企业的面试邀约。而且,直播结束后,团队还收到很多校友会企业的人事专员主动打过来的电话,希望也能参与到下次的直播活动中。可见,直播带“人”效果显著,其模式前景值得被更多人看好。

破解就业难,是当前政策的重要着力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导向,把稳就业作为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关键指标。

千方百计把人才推介出去,让更多的用人单位看见他们的努力和就业需求,是一个前提。酒香还怕巷子深呢,何况求职者。特别是,求职者的能力和特性总是千差万别的,若要因人而异地形成用人单位和人才的互动效应,就更加考验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效果。

在这种语境下,线上线下融合推介人才之举,表现出一种非常直观、简易、多层次的融合方式,有利于打破“求人”和求职两大层面存在的隔膜与障碍,将在促就业的主题上发挥更大作用。要知道,有时学生投递数十上百份简历,可能还不如老师在线上的一次集中展现。就如该学院一名2020级研究生介绍的,“学院老师通过直播,直接让我取得了一家500强公司的面试机会”。

其实,在稳就业的大背景下,线上线下融合式促就业,已经成为一种大势。据媒体报道,各地积极探索创新举措,在线上,“远程招聘”“视频面试”“直播带岗”成为主流。现在,作为人才的“制造商”“供应商”,高校积极加入这一大势,并发挥重要作用,令人欣慰。

应该看到,在求职难的背面,是招人难。当很多人叫苦工作不好找的时候,其实也有很多用人单位感慨合适的人才难寻。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不仅帮助到茫然的求职者,也帮到了求贤若渴的用人单位,可谓双赢。

在未来,线上线下融合模式要发挥它更大的价值,还需进一步加强融合、加强供需对接。具体而言,不仅需要用人单位、求职者、人才供应方进行多方合作,更需要政府部门积极打造相应平台、加大宣传推动力度,使得融合效应进一步激发出来。

就业难三字,写尽了种种复杂多变的成因,也揭示出敢于突破现有人才供需生态和格局的价值。稳就业,绝非一蹴而就的事,但事在人为,只要全社会都来关注、关心,想方设法化解难点和痛点,就能更快地渐入佳境。

 

ChatGPT爆火启示:软硬科技协同创新正当时

郭海英

ChatGPT推出约两个月后,月活跃用户超过1亿,成为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程序。在全球加速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爆火的ChatGPT也成了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多名代表委员、学术专家和业内人士都针对ChatGPT提出相关意见建议或设想规划。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指出,ChatGPT之所以引起关注,在于它是一个大模型,有效结合了大数据、大算力、强算法,在计算方法上有进步。这一界定总结了当前及未来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共识:在以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等为代表的高精尖“硬科技”之外,以数据、信息等为依托的“软科技”和模式创新同样不容忽视,而且软硬科技协同发展必将创造更大价值。

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十分突出的重要地位,在当前国际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尤其如此。而ChatGPT在全球引发强烈关注,为我国推进科技创新提供了一个鲜明的启示:软硬科技协同创新将越来越重要。专家认为,ChatGPT未来有望演变成新一代操作系统平台和生态,并引发整个产业格局巨变,大模型及其软硬件支撑系统的生态之争,将成为未来十年信息产业的焦点。

推进软硬科技协同创新,在国内科技界已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本次全国两会期间,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重视认知智能大模型研发,构建以领军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加速跟进和追赶国际前沿水平;加快推进认知智能大模型技术在各行各业的示范应用和规模化价值落地,支持在教育、医疗、人机交互、工业互联网和企业数字化等领域的价值落地。

当前,我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顺应软硬科技协同创新的大势所趋。以产业数字化为例,主要就是做大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部分,包括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车联网、平台经济等诸多融合型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这些已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并为一些硬科技的突破提供了更多场景和模式支持。

进而言之,现在科技创新上的软件和硬件的界限,也在变得越来越模糊。这一方面表现在,一些重大科技的研究越来越需要运用算法、大数据等被认为是“软科技”的工具和操作系统;另一方面表现在,科技创新的主体变得更多元化,科技创新的“软硬”融合变得越来越常态化。多年来我们说“企业是创新主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使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角色、使命任务发生了很大变化。如王志刚所说,企业不仅是一个技术创新主体,要解决技术问题,还是科学研究的主体,需要提出新的方法、新的科研范式、新的领域研究、新现象的解释,以及怎么转化为技术、高科技产业。这一部分更多指向的就是“软科技”创新。

专家认为,相较于硬科技创造的实力优势,软科技贡献的是模式优势,两者各有所长,不可偏废。仅有软科技而实力不“硬”,软科技自是无本之木;仅有“硬”实力但模式欠妥,难免导致事倍功半,甚至无的放矢、南辕北辙。推动软硬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将更好助力中国科技创新在“实力”和“效率”上的双重提升。

 

美国救市能否掐灭金融危机导火索?

宇文

当地时间3月10日,美国排名第18位的硅谷银行宣布破产,成为2008年华盛顿互助银行倒闭案后美国史上第二大银行破产事件。有分析家们担忧,硅谷银行或重蹈雷曼覆辙,刮起新的金融危机风暴。

2008年美国雷曼兄弟破产导致华尔街金融危机,并迅速蔓延全球,不仅改变了华尔街金融版图,也引发了美元信用危机。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犹在,如今又发生硅谷银行倒闭,而且还是在美国经济复苏不明朗、高通胀惯性犹在之时,再一次引起市场恐慌。敏感的美国股市率先反应,上周四当天硅谷银行股价暴跌超过60%,市值一日蒸发94亿美元。恐慌情绪迅速传导发酵,美国四大银行——摩根大通、花旗、富国银行和美国银行在两天内市值蒸发超过500亿美元,部分银行股价创下2001年以来历史新低。

更糟糕的是,面对硅谷银行倒闭,美联储最初反应迟钝,对硅谷银行的破产无动于衷,既没有表态发声,也没有进行救助,使得硅谷银行的破产迅速变成风险传导源。全美108家银行中有102家银行去年第四季度净息差扩大,而除了硅谷银行外,另外还有10家银行也可能陷入同样的危机。这也意味着,如果美国政府和美联储不及时出手救助,硅谷银行破产可能会引发连锁风险,新的“雷曼时刻”将要到来。

硅谷银行就像引爆华尔街金融危机的雷曼兄弟投行:一方面,硅谷银行为科创企业服务,虽然业务也是风投,但不是玩资本投机游戏的大投行;另一方面,硅谷银行规模不太大,虽然拥有超过2000亿美元资产规模,但在美国排名第18位。

讽刺的是,硅谷银行的破产,也是美联储货币政策所致。为了刺激经济采取的大水漫灌政策,使硅谷银行流水充裕,向大幅扩张的科创公司提供了不少贷款,而随着美国实行持续加息的货币紧缩政策,科创公司经营不善,纷纷缩小规模,收入减少,使硅谷银行流水枯竭且出现呆账。此外,美联储加息推升美元利率,导致钱贵债贱,使得投资大量债权的硅谷银行出现巨额亏损。

硅谷银行等一众金融机构成为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受害者,变成一颗颗可能引爆美国金融危机的炸弹。美联储最初迟钝的反应,以及白宫和财政部的急切表态,既凸显美国金融治理体系存在结构性问题,也释放出美国对硅谷银行重蹈雷曼覆辙的深度焦虑。

一番市场恐慌后,美国还是给出了稳定市场的救市方案。美国财政部、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对硅谷银行倒闭事件采取行动。从3月13日周一开始,储户可以支取他们所有的资金,与硅谷银行破产有关的任何损失都不会由纳税人承担。对于另一家和硅谷银行类似的签字银行(Signature Bank),美国也给出了同样承诺。

这些措施暂时稳住了市场情绪,但是后续如何,尚待观察。一方面,为硅谷银行等一众中小银行倒闭潮“止血”,已经耗费美国大量的救市资金。虽然拜登总统、美联储承诺储户资金不会有损失,但是如果倒闭潮继续下去,所谓的救市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另一方面,硅谷银行高管亦有提前卖股套现的欺诈行为,储户发起集体诉讼,美联储将发起调查,这也暴露了金融资本的贪婪和美国监管缺位的痼疾。

受硅谷银行破产的影响,美联储加息进程或受影响甚至会逆转为降息,而这也意味着,美联储或将陷入左支右绌的恶性循环。